演员徐光明的老婆,徐光明是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演员徐光明的老婆,以及徐光明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演员徐光明的老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徐光明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如何评价严嵩?
严嵩,字惟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 自幼便有着过人的记忆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严嵩三岁时就学会了写字,到了六岁就能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了,从小在家乡也是小有名气的神童,连当时的地方官县都主动想资助严嵩。据传当地知县曾当面出上联考他:“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丝丝。”严嵩略一沉思,随即应对:“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这副下联用白话文理解,就是“皇宫雄伟,皇帝万岁”之类的马屁话。虽然那时严嵩年纪还小,但他心向庙堂的志向已可见一斑。虽然严嵩从小家里不富,但也算是个小康家庭,其父亲严淮多次参加科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实在战不动了,干脆改行当起了教书匠。
弘治八年(1495)第一次准备乡试,严嵩即将开始他的新征程,然而命运却给严嵩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即将去乡试的前一天,他爹死了。这实在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明朝有一项规定——父母死了必须守孝三年,没办法了,第一次的考试去不了了,毕竟国家规定在那摆着。三年后,他带着父亲的遗愿和满腔的抱负前往南昌,一举中第,金榜题名。
正德元年(1506),严嵩被选为翰林,成为了一名庶吉士,这一年他二十七岁,年少高才,前途远大而光明——光明时间合计三年。 正德四年(1509)严嵩的母亲去世了,要说严嵩还是蛮孝顺的一个人,母亲去世后,严嵩整天以泪洗面,悲痛欲绝,甚至一度因伤心过度差点送了命,幸好及时抢救才活了过来。后来为了守约回到了老家开始隐居,这一隐居就是十年,直至有一个人的邀请他才再次出山。这个人叫杨和廷。
真正再重回到朝廷之后,严嵩似乎变了一个人,虽说跟原来差不多,但是在一些为人处世方面开始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开始迎逢皇帝,阿谀奉承,他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只要能够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背叛所有的人,背弃人世间的所有道德!
但如果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清楚身前最大的障碍。夏言首当其冲成了严嵩第一个目标,这其中有很多小事,字数可能太多我就不一一说了,但最主要的是就是因为这些小事使得嘉庆越来越讨厌夏言,使得严嵩再朝廷越来越肆无忌惮,朝中上下无不一人讨厌严嵩。之后严嵩又开始忽悠嘉庆,罢黜夏言,夏言被削职为民。严嵩进入内阁,开始了这一生最黑暗的一面,说白了就是开始当贪官了。
细说严嵩他这个人,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等等等等…是坏事做尽,为保住朝中地位,以及手中大权,只要是有威胁的基本都被他干掉了,总得来说用一句话来形容严嵩吧,“明朝第一奸臣”不为过。
徐学谟:“嵩此论既虑二王在外易生嫌隙,又虑二王在外主势甚孤。此外臣所不敢言者,嵩以恃上知遇,故为是危言耳。不可以人废言也。”
王世贞:“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亦公论也。然迹其所为,究非他文士有才无行可以节取者比,故吟咏虽工,仅存其目,以昭彰瘅之义焉。”
易宗夔:“严嵩、魏忠贤相继而起,流毒善类,卒以亡国。”
谷应泰:“嵩下有杀人之子,上事好杀之君,身之频死,固亦危矣。又从而固宠持位,鼓余沫于焦釜,餂残膏于凶锋。二十七年杀曾铣,是年杀夏言。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三十六年杀沈錬。三十七年杀王忬。假令嵩早以贿败,角巾里门,士林不齿已矣。乃至朝露之势,危于商鞅;燎原之形,不殊董卓。非特嵩误帝,帝实误嵩。欧阳氏劝忆钤山堂,邹御史梦射培垒楼。霍山将诛,第门自坏;申生诉帝,被发见形。嵩父子至此,宁有死所乎!”
张廷玉: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纪昀:嵩虽怙宠擅权,其诗在流辈之中,乃独为迥出。
汤鹏:“盗窃威福、黜陟由己者,严嵩。
严嵩的死,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他就是岳飞。岳飞的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天字第一号的大冤案。其让后人之痛心疾首,一如明代诗人文征明的《满江红》所说:“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然而岳飞曾经是极受信任和器重的,宋高宗赵构甚至对他说过“中兴之事,一以委卿”的话,还对王德等人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所以文征明才说:“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这就和严嵩不乏相似之处。严嵩最得宠的时候是很风光的。因为年纪大,嘉靖特许他乘肩舆出入紫苑,还为他修办公室,每天赐御膳,赐法酒。最后呢?寄食墓舍以死,也就是睡在坟场里,靠人家上坟的供品过日子。岳飞和严嵩在皇帝那里所受的“两重天”待遇,真是何其相似乃尔!
或许有人会说,你怎么能拿严嵩和岳飞比?一个是公认的大奸臣,一个是公认的大忠臣。一忠一奸,泾渭分明;一功一罪,天壤之别!这当然不错。但我们要问:奸臣就可以冤枉么?坏人就该冤死么?罢免(后来又抄家)严嵩,处死严世蕃,固然是实现了“实质正义”,然而这种正义如果要靠不正当的手段来实现,那就只能叫做“荒唐的正义”。我在《帝国的惆怅》一书中,使用的就是这个标题。
正义要靠非正义的手段来实现,这种荒唐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荒唐的时代。不过,即便在那个荒唐的时代,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张居正在主修《世宗实录》时就说,严世蕃是该杀的,但罪名应该定为“奸党”而不是“反贼”。其实,就连说严嵩父子是“奸党”,也是冤枉的。他们两个恶贯满盈不假,对皇帝却是忠心耿耿。我们知道,嘉靖皇帝为了长生不老,是要亲自炼丹的。丹炼好以后,要找人吃一下,试一试。谁试呢?严嵩。严嵩多大年纪呢?七八十岁。然后吃下去还写实验报告,说什么臣夜服仙丹一丸,浑身燥热,痛下淤血二碗云云。这正是铅汞中毒的症状。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心甘情愿的充当皇帝实验室的小白鼠,你还说他是奸臣?所以,严嵩只能算是“奸贼”,不能算是“奸臣”,更不是“奸党”。
实际上严嵩原本也是“正人君子”。《明史》说他身材高大,眉目清朗,声音洪亮,才华横溢,名重一时,初入官场时也还正派,能和其他大臣一起反对嘉靖的胡作非为。但是,自从嘉靖皇帝发过一次“雷霆之怒”后,严嵩身上原本不多、却好歹还有的那么一点“正义感”,就荡然无存了,他也从此踏上了媚上、邀宠、弄权、谋私的不归之路。可以说,严嵩这个“奸臣”,其实是嘉靖“培养”出来的。
那么,嘉靖这个混账皇帝,又是谁“培养”出来的?何况中国古代的皇帝,又有几个不混账呢?只不过混账的程度各有不同罢了。还说岳飞这个案子。岳飞的死,在民间常常是归咎于秦侩之罪的,但史家却另有说法。许多历史学家都指出,大宋一朝,原本有一个比较好的传统,就是不妄杀重臣;岳飞以前,也不曾有一位大将被杀。秦侩胆敢破此先例,谋杀岳飞,没有高宗的默许,几乎就不可能。至少,也是投其所好。文征明说得好:“彼区区一侩亦何能?逢其欲。”也就是说,秦侩那贼,不过算准了皇帝的心思而已!
同样,严嵩干了那么多坏事,没有嘉靖的纵容,也不可能。不要以为嘉靖在西苑炼丹就两眼一抹黑了。实际上就连一只苍蝇从朝堂飞过,他都知道,怎么会不知道严嵩都干了些什么?不过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有意放纵罢了。等到不想放纵时,他自有办法对付。所以,严嵩混账是因为嘉靖混账,秦侩丑恶是因为赵构丑恶。皇帝,是所有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但你不能说皇帝就天生混账,皇帝的混账也是被“培养”出来的。谁的“培养”?帝国制度。前面说了,秦侩谋杀岳飞,是看准了高宗的心思。什么心思呢?“徽钦既返,此身何属!”也就是收复了中原,迎回了钦宗(其时徽宗已死),赵构就得让出皇位来。为了保住皇位,他就不能把仗打得太大,也只能向敌人曲膝求和,甚至帮敌人除掉岳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这,也许就是他默许甚至暗示秦侩杀掉岳飞的原因之一。
其实宋高宗也好,明嘉靖也好,如果不当皇帝,也未必就有多坏。靖康之难时,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也曾有过“慷慨请行”赴金人军营谈判的壮举,而且表现还不俗。嘉靖的个人素质也不差,至少是个明白人。但是一当皇帝,就对不起了,既没有是非,也不讲道理。“尽忠报国”如岳飞,“贪赃枉法”如严嵩,在他们眼里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想用就用想杀就杀的。原因和道理也很简单,就因为他们是皇帝。
从这个意义上讲,混账和丑恶的就不是嘉靖和赵构,而是皇帝制度。或者说,嘉靖混账,是因为皇帝制度混账;赵构丑恶,是因为皇帝制度丑恶。正因为这个制度是混账和丑恶的,所以,就连皇帝本人,也未必都有好结果。黄仁宇先生就说,他《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从权臣到名将,从清官到太监,从贵妃到皇子,其“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包括皇帝,也不例外。显然,制度才是问题所在,皇权才是万恶之首。
所以,我觉得对于历史人物,确实要有“历史之同情”,要看到他当时的那些处境和原因。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应该是个人品质的优劣,而是制度的问题。简单地把历史人物分为好人和坏人、善人和恶人、君子和小人,是没有意义的。人性中不会纯粹是善,也不会纯粹是恶。坏人也有好心,恶人也有善意,小人也曾想做君子。我们要弄清楚的,就是这些原本也有好心和善意的人,是怎么变坏变恶的,如果有此可能的话。
严嵩(1480—1567年),字惟中,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五岁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而开始仕途之行。他是明朝著名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书法造诣深厚,擅长写青词。63岁拜相入阁。《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相信绝大部分人知道严嵩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1是教科书中对严嵩的历史评价:奸臣,祸国殃民;2是通过影视剧比如《大明王朝1566》了解严嵩。不管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的严嵩,基本上都是他63岁入阁拜相之后的事,也就是我们正常人退休之后才开始干的事,好像入阁之后,严嵩就未做过好事。
嘉靖帝崇尚道教修炼,需要会写青词之人,严嵩写得一手好青词,“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其他大臣也都着青词,比如徐阶,但他们只为完成任务而尽力,只有严嵩是全方位支持嘉靖帝爱好,造诣也确实超出他人一截,因此深得嘉靖帝喜欢。值此,严嵩大权在握,在朝中大肆培养势力,朝中腐败之行自当风行,“自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今日者。盖嵩好利,天下皆尚贪;嵩好谀,天下皆尚谄。源源弗洁,流何以澄”。
说严嵩奸臣是因为铲除异己、残害忠良,经严嵩之手残害的朝中大员有夏言、沈炼、杨继盛等不计其数反对他的人,这些最后都作为扳倒严嵩的重要证据,徐阶对严嵩的指证足够严嵩死上千回了。其子严世蕃仗父之名贪赃枉法,腐败贪婪狠毒之行都算在严嵩身上。但作为严党中为国做出突出贡献者的胡宗宪在后世也没得到正确评价,胡宗宪平倭寇,整军纪,报效国家成绩斐然,然只因为严党中人,历史也没浓墨着色,反倒是戚继光声名显赫,世代推崇,也是因张居正的后世定性而已吧。
严嵩八十七岁饿死于妻子欧阳氏坟前(严嵩只此一妻,无妾),临时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历史人物到底怎么评价?其实我们大众已经形成一种思维,那就是奸人一生都奸,好人一世都好。我不对历史人物做是非判断,只因了解不够,光听别人诉说也似有不全之感。严嵩所作所为祸国殃民,细看都是老了后的事,花甲之年开始作恶多端也是历史少有,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严嵩之前都做了些什么,可能有更全面的体会。
严嵩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退步。
由于嘉靖皇帝本人几十年不上朝,但他又要控制朝政,就需要一条狗。而严嵩本人很有才华这是不用怀疑的,早期的他也很正直,但随着年龄的渐长以及自身的窘迫,他选择妥协,成为嘉靖的一条狗。
可以说即使没有严嵩也会有别的什么嵩出现充当这个角色,所以说严嵩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但毫无疑问,严嵩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中国政治走向,对中国政治发展起了消极作用,成为一种退步,因为严嵩是一种纯粹的政客,只为自己以及讨好主子,全然不顾国家大事,由于严嵩作为榜样,从此以后,这种丑陋的形态在中国生根发芽,混日子成为常态。
也有一点值得注意,严嵩的出现对明代宦官干政有了冲击,因为嘉靖信任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太监。
但无论如何,严嵩都只是嘉靖养的一条狗而已。他能发达是因为嘉靖,倒台也是因为嘉靖,他只是嘉靖的代言人。
严嵩是大明朝唯一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人。
这就是他自己对他自己的评价,但是这个说法比较笼统,拿这个来回答问题等于没说。如果要解释一下什么叫遮风挡雨,我认为可以总结成三个方面。
严嵩是唯一一个既能逢迎圣意,还会杀人、治人、罢人,更会用人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遮风挡雨,那就是他严嵩。
分别谈谈吧。
一、严嵩精通逢迎圣意
说起“圣意”,咱先讨论一个事。
嘉靖到底信不信修道?
我个人认为,也信也不信。他这个人沉迷其中,每天打坐祈福、炼丹服丹,他固然是觉得这些东西有好处,所以他一直坚持这些,而且后来他也不让李时珍给他诊病,这些都能证明。但你要说他全信,一定不可能。他自己就明白,他不可能长生不老;后来裕王妃他们三个女人弄出来那本血经,嘉靖后来也知道那就是伪造的,更何况他这个人也绝非清心寡欲,对于道法的追求不是他的人生真谛,牢牢掌握权力才是他的幸福所在。
而嘉靖之所以非常看重其他人对于修道的态度,是因为“修道”在剧中的实际意义,就等同于“臣服于皇帝的权威”。“修道”就是朝堂之上的一只鹿,嘉靖指着说,那是马,所有人都跟着说那是马。只有两个人说这不是马这是鹿,一个是李时珍,剧情开始之前说的;一个是海瑞,剧情结束的时候说的。
那么严嵩就高明在,他不光嘴上说那是马,还用尽浑身气力证明那是马。写青词、戴香冠、上贺表、献祥瑞,他比谁做得都积极,做得面不改色,做得理所当然。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透严嵩在逢迎圣意这一点上做得已经绝了。我看这个回答之下的答主特别喜欢拿徐阶跟严嵩比,那咱们也用徐阶比一下吧。
徐阶的逢迎圣意是“皇帝怎么想,我知道,我做了,因为皇上就是对的”。
严嵩的逢迎圣意是“皇帝怎么想,我知道,我做了,因为我也这么想”。
他们俩在这一点上不存在谁高明谁不高明,因为这是他俩所处的政治位置不一样,吕芳在剧中就已经替他俩总结过了:
咱们三个人,虽然职分不同,可喝得都是皇上的酒。是苦是甜,是甘是涩,嘴上不说,心里明白。
严阁老几十年喝得都是一杯酒,那就是皇上这杯酒。徐阁老难一些,既要喝皇上的酒,又要喝百官的酒。两杯酒不好喝啊。
所以说,他俩在朝中所占得政治地位根本就不一样,能起到的政治作用也不一样,二人同样都做到首辅,都要替皇帝理政,他们的儿子都当工部尚书给皇帝修宫殿,可是他俩就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于严嵩他只考虑嘉靖,所以也只有他的逢迎圣意,最能让嘉靖满意。
二、严嵩精通杀人、治人、罢人,但更精通用人
严世蕃跟严嵩之间差的地方很多,最要命的一点就是没有知人之明。严嵩训诫严世蕃的话是这样说得:
我还是首辅,是大明朝二十年的首辅。二十年我治了那么多人,朝局的事我敢不知道么?
徐阶没有这个胆量,他也没这个能耐,就是让他坐,他也坐不稳。知道为什么么?
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二十年了,你爹不光是杀人、治人、罢人,也会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只要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他自己说的太明白,以至于贴完了台词我发现我没什么好说的,唯一想说的就是,剧中除了胡宗宪,所有严党都好像把他们所有的智商都续到严嵩一个人身上了,没错我说的就是谨言慎行严世蕃、神机妙算罗龙文、两袖清风鄢懋卿、忠肝义胆郑泌昌、大智若愚何茂才。
说完了严嵩是个什么人,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回答一下题主的小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总结一下,题主想问得扩展一下就是严嵩跟徐阶、胡宗宪以及嘉靖的关系。
分别谈谈吧。
一、严嵩与徐阶,但我想再加一个吕芳
这三个人的政治能量,在倒严之前,是大致平衡的,纵有沉浮,三个人里也以严嵩的政治力最强大,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严嵩有着他的不可替代性;吕芳在司礼监并没有绝对的非他不可,因为嘉靖说得很明白:“吕芳跟了朕四十年,从来就没有自己的人”;而徐阶的必要性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与裕王的亲密关系和他对严嵩的牵制作用。
他们三个互为犄角,吕芳的任务,是安顿好宫里,全方位照顾好嘉靖的饮食起居,尽全力完成嘉靖交代的任务,满足嘉靖的要求;徐阶的任务,是牵制严党,既要对严嵩的权力产生牵制,防止严嵩过于膨胀,又要阻止严党过于贪腐,贪腐到伤了大明朝的根本;严嵩的任务,是尽全力完成嘉靖交代的任务,同时还要维护着大明朝这艘巨大的游轮,照顾着这个王朝的方方面面。
这就是嘉靖的政治哲学,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所谓“击鼓买糖,各干各行”。而这三位,就是大明朝所有各司其职的人的代表。
(所以为什么说嘉靖和海瑞是主角呢?因为整个朝廷里就只有他们俩不被上面那三位代表。)
那你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回答这个之前,我们小小的跑一个题。
我记得我原来看过一个韩剧叫《善德女王》,这部电视剧是我唯一一部喜欢的韩剧,它就是戴着偶像剧的标签,披着历史剧的外衣,讲着政治剧的内核,虽然还比不上《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政治那么深邃,但在韩剧里绝对傲视群雄,比起大多数现在的中国政治剧也不逊色。里面两大阵营的首领,美室玺主与德曼公主有这样一段剧情,德曼公主想将神权的秘密告知天下,从而打破贵族对于天时的垄断,美室玺主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公主殿下,世界万物,有的按纵来分,有的按横来分,说的是什么意思?世间万象按纵向分,会是这样的:百济人、高句丽人、新罗人。对新罗而言,分为跟随公主的人,和跟随我美室的人。但是把世间万物按横向分,就只有两样,支配者和被支配者。世间万事按横向分得话,公主陛下和我是属于同伙。我们都是支配者。
《大明王朝》里稍微复杂一点,支配者和被支配者不是绝对的,但是有一点可以借鉴一下,那就是严嵩、吕芳和徐阶,他们如果按横向分,是应该分到一个阶层里的。这个阶层,就是“最长一辈的媳妇”,媳妇的意思,就是徐阶在剧末说的那样:
嘉靖:朕继位这么多年,这么多的错处,平常你们怎么就没个人敢于奏谏?
徐阶:皇上自有皇上的难处,天下无不是的君父,臣等但尽本分去做就是,怎能诿过于君上?
嘉靖:这么多的委屈,这么多的难处,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徐阶:一个敬字,一个诚字,单凭这两个字做去。
嘉靖:这是大道理,有时候大道理并不管用,像那个海瑞一样,说点实在的心里话吧。
徐阶:皇上这样问臣,臣就只好说些不甚恰当的话了。国朝以孝治天下,天下便是一家,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百兆生民,就像这一家的子女,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臣等便是中间的媳妇,凡事但按着媳妇的职责去做,能忍则忍,该瞒则瞒,两头尽力顾着,实在顾不了了,便只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
我想,这个时候嘉靖处处都说“你们”,应该也想起了已经致仕丧子的严嵩和南京守陵的吕芳了,徐阶所说的话,放在他们三个人身上,其实都适用,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他们的政治身份和“委屈子孙的程度”,而绝非他们天生就水深火热。
而且我贴了这么多台词,实际上也想展示一点,那就是徐阶这个人实在是已经小心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作为严嵩,固然是以为徐阶要取代他,可作为徐阶,他只会等待皇上动手倒严、自己顺理成章,他是绝对不会主动去扳倒严嵩的,这一点严嵩很清楚,所以在那个时刻里,严嵩会对徐阶那样说,并不存在什么试探。
他与徐阶之间,虽然按照政治派系他们永远是政敌,可是正如我上面说得,他们都是最难的媳妇,物伤其类,严嵩也是知道徐阶的难处,也知道徐阶知道自己的难处,怎能不惺惺相惜?另一方面,知子莫若父,严嵩知道严世蕃没那个本事当首辅,严嵩也知道,他一死,严世蕃立马就会让人收拾了,虽说徐阶不能百分之百代替严嵩,可严嵩身后也只有徐阶可以,严嵩对徐阶的首辅之托,实际上和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是异曲同工。
而且严嵩那个时候,也确实真心实意希望胡宗宪能筹到粮,严嵩当时也是满朝唯一一个希望胡宗宪能筹到粮的人,至于原因,下面就要讲到。
二、严嵩与胡宗宪
汝贞,用人各有不同,从一开始,我就是以国士待你,对你我要全始全终。
只有瞒,如果皇上知道了,我没有看账册,受不到责怪。关键是你啊。你把这些账册先送给我看,这犯了大忌。汝贞,我八十一了,死了没多大关系,东南的大局可不能没有你啊。
糊涂啊!无论谁说你来过我这,我不认帐就是,有事我担着。
这些话是题主问题里胡宗宪带账册去严嵩家,严嵩对胡宗宪说的话。是全剧总让我感动的两个地方之一,另外一个是吕芳和杨金水最后的那场戏。这两对师徒父子,都是真感情,这没什么怀疑的,固然里面掺杂了政治纠葛,当然严嵩与胡宗宪较吕芳与杨金水要复杂一点。
题主问,严嵩知不知道那是嘉靖的试探,以及严嵩对胡宗宪是否说了真话,我记得在某个回答之下还看见过“胡宗宪因为严嵩让他瞒皇上从而导向皇上”这种诡异言论,咱们细说说吧。
这个事承接沈一石的案子,沈一石抄家以后啥也没有,东西都让各层官吏贪了,账册由杨金水秘密送往京师,吕芳也密令胡宗宪进京,帐册承到了嘉靖面前。嘉靖震怒之余,让胡宗宪带着账册去见严嵩。胡宗宪说他宁愿以坦荡,问嘉靖为何这样做。嘉靖是这样说得:
叫你这样做,就为了看一看朕,还有你,是不是都看错了人。
试探的内容是,严嵩会不会在不知道嘉靖已经看过账册的情况下,先看账册,然后将这些账册隐瞒或篡改以保自己或严世蕃,还是将账册原封不动让胡宗宪呈给皇上。
试探的关键点在,严嵩会不会看,会不会在皇帝没看过的情况下自己先看。这才是重点。所以无论严嵩知不知道这是嘉靖的试探都无所谓,知不知道都一样,因为他这步棋没走错,他根本就没打算看,而且让胡宗宪赶紧把账册送进宫里。
至于为什么要让胡宗宪说他没来过的原因,严嵩自己说得很明白了:如果胡宗宪承认自己来了,严嵩没看账册,罪在胡宗宪;如果胡宗宪不承认自己来了,严嵩也一口咬定他没来,罪在严嵩。但无论罪在谁,这个问题跟嘉靖的试探没有关系,严嵩没看账册就已经过关了。
严嵩与胡宗宪,惟一的分歧,在于严嵩在严世蕃陷入郑何一案的政治劣势下要求胡宗宪剿倭不可全剿,而胡宗宪没有按照他说的去做,有人认为这导致了严党的倒台,这里我必须说这是错的。
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有倭寇,所以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胡宗宪在,严党就倒不了,因为只要倒严胡宗宪肯定摘不出去,没了他就没人能领着打仗。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胡宗宪剿灭倭寇以后回乡养伤,只是给倒严提供了一个可行性,嘉靖在胡宗宪打仗结束以后根本就没打算对严党下手,甚至郑何一案也是不了了之,倒严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别的事情。区别在于,有倭寇和胡宗宪的时候,严党只要不太过分就绝不会倒,没有了倭寇和胡宗宪,严党就要收起手脚否则就可以倒。如果不是鄢懋卿巡盐巡走了两百万两银子,严党怎么可能如此被嘉靖厌恶?严党覆灭这个锅谁来背,都绝对不应该让胡宗宪背。
胡宗宪对严嵩,一如严嵩对胡宗宪,都是以国士待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但国才是士的第一根本。
再重复一遍,士不可以不弘毅,但国才是士的第一根本。
三、严嵩与嘉靖
因为修两宫,大臣们大雪天里跪书嘉靖,看似是状告内阁不给俸禄,实际上就是反对嘉靖修宫殿。
当时嘉靖就说了一句话:
要是严嵩还在,他们敢这样?
严嵩对于大明的意义,上面已经说尽了。除了上述以外,严嵩对于嘉靖还有这样一个作用,那就是他是嘉靖手里的刀,他用的人可以对付那些跟皇上过不去的人。严嵩确实可以杀人、治人、罢人,但是被严嵩除掉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实际上也是嘉靖想要除掉的人。而严嵩,是最能干净利索处理这些事的人。
题主问,为何嘉靖要严嵩在心上插一把刀。
严嵩说了,六心居是因为这个酱菜铺是兄弟六人开得,所以叫六心居,嘉靖是这样说得:
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我大明朝现在是六千万人吧,是吧?
(请注意,嘉靖这里是问向徐阶)
要是照他们的说法,就是六千万条心,是吧?
(请注意,嘉靖这里还是问向徐阶,然后又转向严嵩)
好了,严阁老,朕替你出个主意吧,在心字上加一撇,把心字一个必字,六合一统,天下一心。
这里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改这个字,跟严嵩没多大关系,严嵩那时候已经倒台了。
嘉靖是说给徐阶,说给徐阶背后的文武大臣,说给大明朝那六千万百姓听得。
失去了严嵩的嘉靖,没有了手中这把所向披靡的刀,他就要告诉全天下的人,没有了严嵩,你们也不想以为就能如何如何了,朕还是朕,谁也不要想有二心,你们只能有一个心,那就是朕的心。
所以请大家想想海瑞痛骂嘉靖那句话:
陛下以一人之心夺万人之心,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为何我在第一个回答里把海瑞在六必居题字那件事看作是下半部的第一件大事,因为在普天之下都被这把插在心上的刀震慑得瑟瑟发抖,一句话都不敢多说的时候,海瑞站出来了。
谁都知道,给酱菜铺改个名字本身不算啥,叫啥都行,“必”字背后的政治含义就跟“修道”的政治含义一样,那是指鹿为马,是皇帝的新衣,也只有海瑞,非得说这个“必”字只跟咸菜坛子、甜面酱啥乱七八糟的有关系;非得说修道修宫是大兴土木奢侈民财;非得说那是只鹿;非得说嘉靖没穿衣服。然后吕芳、徐阶、黄锦、朱七这些身边人和信任的人都排着队来给海瑞开脱,也是给躺枪的裕王开脱,你是嘉靖你怎么想?
这里挺逗的多说两句,嘉靖问徐阶和吕芳的时候,徐阶还好,说他愚钝,看不出有什么君臣佐使。吕公公最逗,嘉靖问他谁写的,他跟嘉靖说:
回主子,好像叫海瑞。
嘉靖没好气的问他:
好像叫海瑞……官员里面有几个叫海瑞的?
当时结合陈宝国和徐光明二位老师的表情,可乐坏我了……不闹了说正事哈……
所以说,这件事跟严嵩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说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失去了严嵩的嘉靖,再也没有一个能够让自己隐在幕后,还能打击政敌的帮手了。嘉靖不得已任用的陈洪那,跟严嵩极高明的政治手腕比起来就像个笑话,更何况陈洪还反打着嘉靖的旗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嘉靖再也没有第二个严嵩,所以说最后嘉靖会在大辩论里落败海瑞,前提条件就是因为没有严嵩。
如果严嵩还在,根本就不会有海瑞上书这种事情发生。
人物评价
徐学谟:“嵩此论既虑二王在外易生嫌隙,又虑二王在外主势甚孤。此外臣所不敢言者,嵩以恃上知遇,故为是危言耳。不可以人废言也。”[7]
王世贞:“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亦公论也。然迹其所为,究非他文士有才无行可以节取者比,故吟咏虽工,仅存其目,以昭彰瘅之义焉。”[8]
易宗夔:“严嵩、魏忠贤相继而起,流毒善类,卒以亡国。”[11]
谷应泰:“嵩下有杀人之子,上事好杀之君,身之频死,固亦危矣。又从而固宠持位,鼓余沫于焦釜,餂残膏于凶锋。二十七年杀曾铣,是年杀夏言。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三十六年杀沈錬。三十七年杀王忬。假令嵩早以贿败,角巾里门,士林不齿已矣。乃至朝露之势,危于商鞅;燎原之形,不殊董卓。非特嵩误帝,帝实误嵩。欧阳氏劝忆钤山堂,邹御史梦射培垒楼。霍山将诛,第门自坏;申生诉帝,被发见形。嵩父子至此,宁有死所乎!”[12]
张廷玉: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纪昀:嵩虽怙宠擅权,其诗在流辈之中,乃独为迥出。
汤鹏:“盗窃威福、黜陟由己者,严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演员徐光明的老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演员徐光明的老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换成@即可,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q5818.com/dyyy/17330.html